医学人文教育是围绕医学及医学人文学科群对医学生、医务工作者进行人文精神培育、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提高而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是对医学实践者进行的素质和品格教育,贯穿于医学院校教育、医务人员培训,继续医学教育阶段,以培养具有精湛的医学技术和深切的人文关怀的医务工作者为基本要求,以构建和谐医息关系,弘扬人文精神为根本目的。 医学人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它不仅包括课常的理论讲授和实践的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同时还是潜在的医学人文素质,需要进行长期引导和培养。医学人文教育侧重于灵魂、精神,讲的是素养,却又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认知、行为、情感、态度等。如果说专业学习有赖于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那么作为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塑造则需要医学人文教育点点滴滴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单靠课堂与书本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校园文化、社会大环境的支撑。人文医学执业教育应贯穿医学教育的始终。但在不问时期、不同学习阶段又有所不同。笔者调研时发现,医学新生、临床实习生对医生的职责、医院的职能和自己责任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新牛对医学的认识和医生使命的理解更加趋于理想化,实习生在理想与现实交集的医院感受着医患关系的种种问题,医院及带教医生作为他们走向临床的指路人,在医患关系、医德医风等很多问题上对其影响很大。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不同教学模式。但职业的认同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学会关爱患者,如何在处理医疗纠纷中学会依法行医和与入沟通,这些都是医学人文教育迫切要解决的。在实践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是口生法规、医学心理学.学生认为需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合法行医,因此重视法律;医学心理学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与患者沟通和解决问题,因而受到欢迎;而医学哲学等很多课程学生都认为课常七感动一阵,思考一下,到医学临床上根本用不上,从而不够重视。如何使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等课程成为学生喜爱并终身受益的课程。使学生思考问题不再从功能性、功利性为出发点,是需要学校、医院、社会共同解决的问题。因此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创建适合其教育发展规律的培养模式。杜治政教授在“首届全国人文医学教育暨医院服务论坛”上曾指出厌疗实践中出现的“五轻五重”即重疾病,轻病人;重治疗,轻护理;莺实证检验,轻病人体验;重器官的恢复。轻心理的调理;蘑技术处置,轻伦理社会思量。应结合这屿社会问题在医学人文教育中进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教育。但厌学人文教育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具备持续性、序贯性、终身性的特点,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医院及社会。人文精神的培养在社会风尚、医院管理、医德医风医技建设中都是一个系统和长期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