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急救复苏训练模拟人 交通事故急救复苏训练模拟人>>点击了解产品详情 交通事故急救复苏训练模拟人,交通事故急救复苏训练模型,交通事故急救复苏训练假人,交通事故急救复苏训练橡皮人
设立交通事故急救点 借鉴战场救护检伤分类方式,按照“统一指挥、协调行动、相互配合、分散实
施”的原则,与桂林市交警支队合作,在桂林市交通事故多 发 区 域 的7个交警大队设立交通事故医疗 急救点,并在每个急救点上配备1名医生、1名护士、1名专职司机和一辆装备先进医疗仪器的救护车。实行24h值班制度,一旦发生事故,值班医护人员3min内准备完毕,与接警交警一同赶赴事故现场,对现场伤员进行即时救护。交通事故急救点的设立不但省去了接诊出动前的多重转接环节,还使医疗救援到达事故现场的距离大大缩短,为伤员救治赢得了宝贵的院前急救时间和后续救治时间,有效降 低了死亡率和伤残率。此外,交通事故现场如无专业人员处置,很可能因转运不当导致伤者“二次受伤”,交通事故急救点的建立保证了伤者可在第一时间内接受科学专业的救治,避免了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伤情加重。现场急救(1)检伤分类。根据“先抢后救、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对伤员进行初步检伤分类,将患者分为红黄绿黑四类:①红色,为第一优先患者。是指非常严重的创伤,必须及时救治才能获得生存机会。这类伤员在现场接受紧急处置后,通过“交通事故急救绿色通道”转运至医院,直接送入手术室进行抢救。②黄色,为第二优先救治患者,是指有重大创伤但可短暂等候而不危及生命或导致肢体残缺。这类伤员通过现场急救后转送至急救中心抢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行进一步救治。③绿色,为第三优先救治患者,是指可自行走动、没有严重创伤,其损伤可延迟处理,大部分可在现场处置而无需转送医院,伤情不稳定的伤者可送入医院急救中心留观室观察,无碍后可直接办理出院。④黑色,为第四序位救治,是指死亡或无法救治的创伤。检伤分类处置,既能使现场医护人员及时准确的向医院急救中心汇报现场情况,接受指导,又能让急救中心有效组织增援,及时做好后接准备。(2)远程指导。前线救护人员通过车载远程卫星系统与医院交通事故远程急救中心实时联线,将伤员情况即时向急救中心报告,急救中心立即组织专家团队对伤员进行紧急会诊,并通过远程视频急救系统对前线医护人员进行在线救治指导,急救中心随即 做 好 伤 员 接 治 的 前 期 准 备。(3)安全转运。交通事故伤患者多伤势严重,应激反应强烈,伤情变化快,应及时转送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为确保伤员的安全转运,医院规定前线驻点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医护人员。医院先后投入600万元购置配有呼吸机、除颤心电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自动洗胃机、心电图机、供氧器、骨折固定装置、铲式担架等先进仪器设备的救护车13台,为实行安全转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与此同时,交警部门启动交通事故“绿色通道”,对转运路线沿途进行交通疏导,缩短了转运时间,提高了转运效率。(4)心理疏导。交通事故伤者往往因惊吓而处于极度恐惧和焦躁的心理状态,这极有可能加重伤者伤情,影响救治实施。为此,医院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长期实践,提出交通事故心理救助理念,规定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在展开医疗救治的同时,要对伤者进行心理安抚和心理疏导,帮助其稳定情绪、树立信心、配合抢救。
|